来自网友【放双手骑单车】的评论片中讲完的部分: This woman’s at her hairdresser’s, and she says, “I’m going to Rome on holiday.” He says, “Oh really, what airline are you taking?” She says, “Alitalia.” He says, “Alitalia, are you crazy? That’s terrible, don’t take that.” He says, “Where are you gonna stay?” She says, “I’m gonna stay at The Hassler.” “The Hassler! What, are you kidding? They’re renovating the Hassler. You’ll hear hammering all night long. You won’t sleep. What are you gonna see?” She says, “I think I’m going to try to go to the Vatican.” “The Vatican? You’ll be standing in line all day long.” 被打断没讲完的部分: So she goes to Rome, she comes back, and the hairdresser says, “How was it?” She says, “It was a great trip, it was wonderful.” “How was the Vatican?” “Wonderful, we happened to meet the Pope.” “You met the Pope?” “Yeah, and he spoke to me.” “What did he say to you?” “He said, ‘Where’d you get that fucking haircut?'”
来自网友【生命是种神秘】的评论在看这部片子之前知道评分极高,而在看的过程中却感到本片传递的真实和痛苦可能让我难以再看一遍。但在看完之后,我觉得还是应该给五分,因为这是我目前看到的对婚姻的最真实的解剖(更多是美国婚姻),比《革命之路》更贴近生活。想说的很多但又无从下笔,一直拖了好几天才抽出空来,因为写影评总是要整理思路的。片子开头两人互说着对方的优点,还以为这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随着镜头转到调解师的失败,直到最后两人终于为争夺孩子抚养权在法院上兵刃相向,毫无意外地走向了婚姻的破裂。而到最后Charlie读着Nichole描述他优点的信时,曾经的爱情那么真挚热烈,而在婚姻的最后他们却失去理智地互相憎恨和懊悔曾经的爱情。爱情是一个好婚姻的开始,却不是持续好婚姻的关键。有人说人生最冒险的行为就是与一个陌生人结婚,要和他/她生活几十年,想来也是如此。爱情,我认为是人生最美妙最神奇的事情,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甚至之前生活在完全不同世界的两个人,却因缘巧合、心有灵犀的生出一股情丝,缠缠绵绵,日渐热烈,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描述的就是当时热恋的浓情。爱情是婚姻的基石,却不是婚姻的全部。婚姻,是两个独立的人要一起生活,共同做同一件事、选择同样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几十年中不免会磕磕碰碰,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念。而决定婚姻能否幸福的,并不是曾经的爱情是否真诚甜蜜,而是两人如何处理分歧。有分歧才是常态,儿女情长并不能解决生活的油盐酱醋。能理性的讨论,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如果能处理好分歧,求同存异,体谅包容,那么这段婚姻,即使当初没有爱情,也会和谐幸福下去;但如果互不相让,各自按照各自的想法,那结果就是分道扬镳。然而,真实是每个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灵魂,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是完完全全理解你的,不管是父母、配偶还是子女,这是必然又残酷的现实。尤其步入婚姻后,生活的矛盾会因为各种或大事或小事显现出来,当初如胶似漆的恋人会变为中年的油腻夫妻,曾经说不完的情话可能会变成谈不到一块儿去,根本没有共同语言。我对此的建议就是,摆正认识,不要把夫妻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心灵契合的灵魂伴侣。正如我前面说的,没有人可以彻彻底底百分百地懂你,因为没有人的立场和经历是完全一样的。适度拉开距离,降低对对方的期望,最低可以低到把对方当做一个生活的partner甚至再低到roommate的程度。如果roommate为你做饭不好吃,你会说难吃吗?如果roommate打扫了卫生,难道你不要多加感谢吗?如果对方帮你照看了孩子,难道你不会千恩万谢吗?听上去似乎很冷酷,配偶怎么能当做roommate呢?但如果你把对配偶的要求降低到roommate,你会发现生活要好很多。如果你不依赖配偶,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很多事情,就不会有抱怨,不会抱怨到底谁对家庭做的更多。如果双方都把对方当做roommate,那倒可能会做到相敬如宾,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保持距离和一定的独立,可能是保持和谐婚姻的更好的方式。本片展现的是典型的美国人生活,和中国家庭有很多不同。比如他们为争抢孩子抚养权竟然冒着破产的风险上法庭;抢着带孩子玩竟然不是要不要为鸡血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争吵;孩子的归属要由法院指定的观察员做出。更是展示了美国的法院运作理念,不像是一般人认为的公义是藏在法典的法条里,美国人认为的公义是由双方律师辩论出来的,甚至为了效率,只要双方达成协议即可(刑事诉讼可以认罪降罚; 民事诉讼可以拿钱取消官司),到底谁对谁错的真相倒不是目标,而尽快完结案子才是目标。所以美国层出不穷的政坛人物被过去几十前的若干女性告性骚扰,为了不再无穷无止的挖黑损坏形象,当事人就拿出一笔巨款达成和解,而当初是否真有其事,所述是否属实,也就不得而知了。本片塑造了三个鲜活的律师形象,导演把他们刻画的偏僻入里。对这些离婚律师来说,打赢官司,达到代理人目的,最终是为了自己的战绩和收入,就像高材生又一次战胜了对手,增加了战绩,抬高了身价。法庭上唇枪舌剑毫不留情,私下里却是你来我往的好友,律师这行还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职业。女律师Nora,穿着如此暴露的衣服上法庭,平时着衣风格也是相当开放,角色服装设计透露出她的性格:自信、强势、不达目的不罢休、善于利用性感。我猜导演可能是不太喜欢律师,三位律师显然各有缺点。 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 表演非常出色,我看好她可以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现已提名金球奖。她本人离婚过两次,现任未婚夫Colin Jost是SNL的新闻主持人(哈佛才子),最近Scarlett刚上SNL第六次主持,在节目开头提到Colin Jost是其未婚夫,而豆瓣却写成是其夫。希望这次她能收获幸福。美国人对离异后还能找到爱情抱有很大希望,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中国人离异后会偏向对婚姻感到灰心的更多些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亚当·德赖弗 Adam Driver的表演也相当不错,已被提名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毫无疑问本片最精彩的一幕就是他们在Charlie的家里沟通,但最后却失控地谩骂,甚至Charlie情急之下诅咒对方,曾经的感情破碎一地,脚踩在上面,钻心地疼。就本片故事来说,我更支持Nichole。 找一个合适的人成家,不是在于他有多爱你、你有多爱他,而是在于当你们有分歧时是如何处理的。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但也不要仅仅为了爱而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