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Buckethead】的评论电影看了两遍,中间隔了一两个月吧,记不太清了。第一遍打分的话4分,第二遍5分。故事很简单,甚至在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部分段落缓慢拖沓。但在第一遍看完的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经意想起这部电影,可能日常生活中自我的不安,多少会和剧中人物有些许共鸣吧,于是二刷,便沉浸其中。就剧情而言,摇滚乐和听觉障碍、Ruben和Lou的感情转变、Ruben和社区的相处、人物故事的伏笔、植入装置和互助会、失真嘈杂和无声,都能提供不错的戏剧矛盾冲突和过程张力;手法上有意思的一点,影片通过主观视角片段式的画面静音,让观众也直接的体验到了Ruben的听觉障碍过程。但抛开故事和电影手法,真正吸引到我或者说是引发思考的,是那不知由来的寂静时刻。当Ruben在维修失聪社区房屋的时候,Joe叫停了他,说道:“你在这里什么都不用修”。之后让Ruben每天坐在房间里,用纸和笔记录自己的想法,试着通过写下来的方式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个人觉得这里算是点开了全篇的内核,你在这里什么都不用修。不太清楚别人如何,但就我自己而言,算是那种比较容易焦虑的人,而当你有事情做的时候且不说这件事情怎样,在做这个动作很大程度会缓解你的焦虑,让你无暇思考;但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懦弱,一种自己无法与内心的各种情绪和想法平和地去对话的掩饰,与Ruben唯一不同的是,每个人的障碍不尽相同而已。设想了一下,我自己可能也会忍不住用手锤烂桌子上的那个甜甜圈。如果最好的感情过程是能互相鼓励成长,那Ruben与Lou这种互相救赎式的就是最珍贵的美好了吧。Ruben与Lou在一起4年戒断也是4年,而Lou小臂之前密集的自残疤痕等都是导演交代的侧面细节,最后别离的时刻,寥寥几句和眼神动作的交流却足以彼此知会那时复杂的情感。Ruben: You made it... you made it beautiful.So it's okay.Lou: You saved my life, too, Ruben.哎,真心泪目啊......电影中对Joe的直接刻画并不算多,一个因为酗酒失聪的越战老兵,经营着一个负责解决心理问题而不是失聪问题的社区,社区的人有着共同信念:失聪不是残疾,不需要被修复。在Ruben告诉Joe自己做了植入装置后,Joe夹杂着无限惋惜而又真诚的表情说道:我真心希望这能给你带来幸福。在告诉Ruben需要离开社区后,Joe敲打着手中的笔,几近哽咽,此刻人物的形象矛盾而鲜明。失聪到底是不是残疾呢?对于Ruben而言,听力障碍使得他不能再继续做摇滚乐手,跟读测试也在医学上量化出了他的残疾等级;但对于社区里面的人而言,医学上的残疾与否这样的概念认定,并不影响他们内部对身边事物和他人情绪的感知与表达,这点而言,他们的生活是健全的。剧中Joe从来没有表示了解或质疑过植入装置的性能,因为他一直做的事情并不是想解决失聪问题,是的,总有些问题或者各种各样的原因会阻碍人们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遇到的困境,我相信Joe深知这点。Make some noise~ 再来聊聊故事载体 —— 声音。就声音自身而言,从古至今,它在我们生活的空间无处不在,2021年当下的科技已经是AirPods Pro支持了空间音频功能,语音和声纹识别也都不再新鲜,我们对于声音的理解前所未有。我本人从小就是一个技术控,我喜欢捣鼓,喜欢日新月异的科技产物,新鲜、绚丽、可操控、即时反馈,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也莫名其妙地会突然笑自己,就还是拿声音而言,每天经历真实世界存在的声音,雨滴落在地面,风吹动树叶,等等,却要不停的在耳机音箱等采样过的世界里去寻找音质、声场、还原,固然技术设备好玩,也因有些声音身边难以获得,但沉浸在工具的乐趣里,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潘高峰《霹雳》纪录片电影另一角度,音乐上对声音的极致追求可以作为观察点,潘高峰老师在他的一个纪录片中表达过:技术和我们现在用的这些设备等等这些资源上,肯定会越来越好,但是表达方式、成长并不一定是线性的。个人挺赞同的。往大了说,科技某种程度上是我们这个年代中内心惶恐时的庇护所,但目前看来也是有限的,至于会不会有一天出现终极AI这样的存在,在技术层面打破这个哲学问题,未曾得知。逐渐我也会觉得科技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和人们向内心的发问反思是同一个天平的两端,我并不是想反思社会问题,没有这么大的格局,只是想在未来的某天不得不面对类似Ruben拿起纸和笔时,自己能拥有更多的内心平和与宁静。斯诺登曾在他的自传《永久记录》中说过这样的话:“科技全然不受限制,不像医生必须遵守希波克拉底誓词。自工业革命以来,学术界、企业界、军方与政府的科技人才做出许多决定,这些决定往往基于“我们能够做什么”,而非“我们应该做什么”。推动科技进步的人,不太会限制它的应用与使用。” 当然我并不是想反对也没有资格去反对科技发展,科技在克服自然困难和从工具层面,反哺了我们很多智慧和对世界的认知,但就“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个方向性问题,科技并不能给我们答案。不用怀疑,未来有无数的大大小小的“听觉障碍”等待着我们每个人,面对变故的坦然和豁达本身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品质或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结合的优雅,一直在路上。但就失去对内心的反思和反问这种持之以恒的信仰式的终极崩塌而言,今天为止,我还不曾失去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