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mark drama starring Jenna Coleman. Victoria depicts the ascension to the throne of Britain's former longest-reigning monarch in a time of resurgent republicanism and her marriage to Prince Albert, up to the birth of their first child in 1840.
来自网友【小阿生】的评论花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维多利亚》的前两季,很喜欢像《王冠》、《维多利亚》这样的时代剧,既可以看剧又可以学习历史,大概就像啤酒加了维生素一样吧。相比起《王冠》,《维多利亚》更注重于展现女王的生活和情感部分,这大概也和维多利亚女王不涉政的态度离不开关系。维多利亚从小就没有自由,所以当她18岁继位的时候她还是挺叛逆的,但这个叛逆也是作为一个女王必需的。当她的母亲和她的后爸以及她的舅舅想要摄政的时候,她获得了Lord M的支持,成功坐稳了王座。她知道自己该坚持些什么,很多次她坚持做的事也被证明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但很可悲也不可避免的是,她以为等她成了女王之后就能获得自由了,而王冠无疑给她带来了更沉更重的枷锁。感觉和我们的生活也有些相似吧,小时候以为长大了就能脱离父母的约束享受自由,可社会带来的束缚大概更让人难以呼吸;小时候也以为谈恋爱是为了追求爱的自由,可是情感的牵绊同样带来了责任,你不能再像一个人那样肆意妄为;也会想到,现在这么热切地期盼以后能有自己的店,让自己的想法能够都实现的一个店,大概等真到了那天也会成为我不能旅行不能享受生活的负担吧。突然想起来了每次英语作文里必写的“Every coins have two sides.”也正因为母亲一直对她管教严厉,甚至很多时候都是表面关系,而并不像一个母亲,维多利亚对母亲也逐渐疏远,以至于在出游时不愿带上母亲。她母亲其实也是爱她的吧,被抛下的时候真的很难过,而当维多利亚分娩时下意识地呼喊妈妈的时候,她真的是很开心的跑到床前,我的女儿终于需要我了。这是我看了两季唯一流泪的地方。维多利亚也是个非常幸运的人。不仅仅因为她身为女王,更难得的是身为女王还找到了自己真心喜欢的王子。非常戏剧化的是,她本来非常叛逆不愿听从舅舅的安排,但和阿尔伯特相处之后,竟真心爱上了舅舅母亲给她安排的“相亲对象”。阿尔伯特确实是个很优秀的人,他会弹琴爱科学还体民生,推动了火车在英国的建设,也支持《谷物法》的废除。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哥哥欧内斯特曾对维多利亚说,阿尔伯特顶十个他。虽然只是随意的一句话,但是体现出一个人有了良好的个人修养真的很不一样,也鼓励了现在努力要求自律的我吧。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当初维多利亚邀请阿尔伯特一起玩牌,阿尔伯特不爱玩牌就在旁边弹琴,维多利亚被激得和他弹四重奏。一曲终了,阿尔伯特建议她多加练习,她反驳身为女王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阿尔伯特说:“没时间弹琴但有时间玩牌吗?”,感觉和我太像了哈哈哈,希望以后能像阿尔伯特一样优秀。全剧让我最触动的一段在于19世纪的爱尔兰大饥荒,这是那个世纪欧洲最严重的灾难。爱尔兰原本总共300万人口,在这场灾难中死去了100万人,另100万移民别地。事情的起因有很多,主要因为爱尔兰以土豆这个单一农作物为生,所以一旦那年的天气不适合土豆生存,就极易爆发饥荒。这其中也涉及天主教和新教的冲突(现在世界范围内基督教是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的统称,而在中国基督教专指新教),爱尔兰人民信仰天主教的居多,但王室乃至政府都支持新教,以至于大多教区的牧师不肯救济天主教的贫民。但在生命面前,信仰不同重要吗?爱尔兰大饥荒的发生也有很大程度因为《谷物法》的颁布。为了保护英国农民和乡绅的利益,《谷物法》禁止外国廉价的谷物进口到英国,但这就导致了平民根本买不起粮食。当时的首相罗伯特·皮尔是想废除《谷物法》的,但这与保守党内众多人士的利益相悖。最终皮尔选择了坚持自己的良知,顶着同僚的谩骂上交了提案。历史上的这些人真的很让我们敬佩,宁愿牺牲自我利益也要实现国家的发展。诚然,没有自由贸易的国家是无法进步的。就像美国之前房价过高,价值过剩,其实已经供大于求,但金融危机时政府如果任由市场调控,房价大幅下降必将损害一代人的利益,那一代人又怎会支持政府呢?可良药苦口,也只有房价下降才能让资源回归到更有价值的地方吧。大概就是这些感触吧,相比起剧评这可能更算是一个观后感吧。对于剧的拍摄手法我也不会鉴赏,只是觉得很多镜头应该拖长一点,突然结束让人有些错不急防,还没从上个镜头回头已经进入了下个镜头。最后,马上就要出第三季啦!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