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天野毛毛】的评论S05E01笑死我得了,怎么一上来就一群警察用复印机假装测谎仪,坑骗农村犯罪分子啊。OP里面丢石头砸监控,刚好砸在节奏点上,舒服!踏板小摩托,运毒好伴侣!新市长承诺的很好,但是执行起来很困难,目前看起来财政是不太乐观,警员的加班费都发不下来车子也修不起。小指头为了自己的尊严和气节,花了五千万美金。现在都在为这个事情买单。吗喽反侦查太厉害了,整个火线的楼顶监视,第一次完全被暴露了。每一季都会换新的毒品名字,这一季叫温室气体。卧槽,Duke长个长这么快,现在好高了。这一季增加了NEWSROOM线Davis终于被调查了,这个讨厌人的肥脸政客。但观众希望政客不是被审判,而是横尸街头。黑帮开会的排场越来越大了,在很传统的酒店会议室,看着越来越滑稽。可怜又可气的Bubs活到了这一季,他会好起来吗?他现在借住在姐姐家,姐姐是个护士诶。Bubs气色不错,开始送报纸了。吗喽的杀手Partlow心态太强了,直接进法院问Daniels和检察官们路。报纸线这里两个小故事,一个是主编教育一个年轻女编辑,不能evacuate人,只能evacuate建筑,不然就是给人灌肠的意思;另一个是喷那个摄影师每次拍火灾就拍现场被烧焦的娃娃,怀疑他是自带一个娃娃去现场点燃。再次出现了这样的衡量:一名贪污政客比22具谋杀尸体还重要。狗改不了吃屎,McNulty又在酒吧里跟姑娘亲密了,美国男人改不了吃屎吗?火线就是每一季的开端都以低气压开始。离谱,Herc丢了工作以后来黑帮律师的事务所工作了。哦厚,最终季只有10集S05E02Bubs说自己15个月没有吸毒了,希望这次是真的。警车左后轮瘪了也没人修,打车的话要延迟报销,结果McNulty坐公交来查案了。尸检中心的这具尸体演得好啊,牛子一动不动地竖着。Avon休了一季后再次出现了,在狱中还能给自己老姐要十万块生活费呢。我想听Davis说那句「Shieeeeeeeet」FBI的搭子小哥胖了不少啊。无论是任何工作场合,包括新加入的NEWSROOM,在工作沟通中什么时候好好说话,什么时候发飙,时机都很妙啊,值得细细品味。哈哈,出现了,两天穿一样的衬衣会被认为是夜不归宿。Jimmy又癫狂了,在OD的死人身上做痕迹,做假证,想把他做成谋杀的样子,真是疯了啊。Jimmy这人真是疯了,他所代表的,绝不是正义。自私、偏执、癫狂、自制力差的臭傻逼,全天下就你一个正义的警察是吗?大家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重大事件都会有很大的热情和期盼,比如女记者第一次单独署名的头版(结果被挪到豆腐块上了),她为了第一时间看到刊印的报纸,开车到了港口的印刷厂。看到大陪审团里面有人在做数独游戏。希望事情在Jimmy把他搞得更坏之前出现转机,让他好好去、正常地查案。已经开始和人当街做爱了,疯批。S05E04大胖Joe的手下也不忠心,为了5万的悬赏金,Joe都说了和Omar的事情就算了,他还是去捅了消息。他未来肯定也会死的,告密者都没有好下场。「You know my father worked over at Armco, right?」卧槽,梦幻联动了《乡下人的悲歌》,我就说乡下人的悲歌和火线一起看最合适了。哎,Omar这边这么好的盲人大叔Butchi e给杀手二人组给杀了。Omar有仇必报,两个坏逼死定了。太牛了,我和Bunk站一边,没想到Freamon和Jimmy站一边,还帮他出谋划策,不愧是老Lester!Omar退休的这个村庄看起来不错啊。这个第三季还是第四季出现的白人警探Tony火气比Herc大多了。在美国,老子借给孩子钱买房竟然是违法的,算是借贷。这些位高权重的老登,只要不要面子,都会有一个很有钱的退休生活保障啊。在这个巴尔的摩偏远的角落里,都有警员曾经受到Rawls的欺辱啊。有个老黑毒贩长得也太像奥尼尔了吧。Gus这段对于市长外交辞令的翻译,真是绝了。吗喽这个人形象其实有点像王宝强演的封于修啊,就是又强又土的那种。真是他妈的疯批,Joe说他那暴躁傻逼的侄子这代年轻人少了一些东西,少的就是江湖规矩,用暴力和谋杀解决一切问题。这就是新老交替。这样的故事似乎在太多的黑帮片,日本、美国、中国的故事里看到。Joe的侄子Cheese竟然伙同吗喽杀了自己叔叔。S05E05黑帮合伙人是不吵架的,一旦吵架就计划互相谋杀了。啊?我有点听不懂了Levy是用监听吗喽的电话来开玩笑吗?但Herc毕竟是前警察,或许真的会把这条线索送出去。我总觉得Levy会被吗喽杀死,因为吗喽是完全不讲任何规矩的。哈哈哈哈哈哈,随了我的愿了,终于听到Davis说Shieeeeeeeet了。黑人集会必带一个领唱是吗?Omar你真的能不能好好练一下枪法啊。又马了这么多,对方这么多人你是一个都打不中啊(打中了Duke?Duke怎么会在这里。。)S05E06Nickolas Sobotka竟然在这里露面了。心疼Omar,也太惨了。不过真是艺高人胆大,就在最危险的地方藏了一晚上。哎,Randy在福利院里,似乎又回到了街头的状态。法医临时工事件:因为预算缩减,法医这边只能请了一个临时工来录入信息和分类,结果因为ta不知道什么是等等(etc.),就把除了有编号以外的所有物证都放到了一起,标上了「等等」,超级大乌龙。吗喽不但残暴,而且阴险。他把杀死Joe和HungryMan的责任全都诬陷到了Omar身上。McNulty的自我毁灭倾向太严重了。之前说作家波拉尼奥有自我毁灭倾向我还不理解什么是自我毁灭倾向。McNulty让我好好理解了。Omar太强了,荒野猎人啊,拖着一条伤腿一刻不停地到处打游击。一般来说腿骨折了都要伴随发烧。Jimmy疯了,我觉得Jimmy已经警察失格了,如果这个剧的最后,Jimmy没有退出警察的话,我觉得结局就有问题。Freamon也和Jimmy一起疯。连这样的失智街头都要利用,Jimmy你他妈个臭傻逼王八蛋。S05E07疯了疯了都疯了,三个疯子参与了这场案件造假,还有四集,倒要看你们怎么收场。那个被利用的流浪汉叫Henry(他太无所谓了,以至于都没有进入火线的wiki)。即使是大法官,也会把自己的吃饭账单推出来,暗示求他办事的Jimmy和Ronnie把单买了,哈哈哈哈哈。看来被Omar击中的不是Duke,Duke这还好好的在街头看报纸呢。这一季有一说一,看的没滋没味的,如果能直接跳过McNulty弄得这一坨屎就好了。McNulty自己还知道事情已经变得不可收拾了,吼吼。劳动和奉献、远离毒品,让Bubs气色真的好好。Davis的地痞司机,在法庭上太多的街头语言,很容易给陪审团很糟糕的印象。而Davis虽然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在公众场合却总保持着很好的姿态,这就是上层人吧。现在McNulty成了一切案件的中转站了,所有查自己案子的都记到McNulty这里,共享他申请下来的资源,这一套好熟悉啊。Call Back了,之前McNulty装宜家的场景,复现在了Kima身上。Davis口才的确是牛逼,把各种现金消费,说成是对选区穷人的接济。最后他赢得了大陪审团的信任,太牛了。S05E08Bodie的小弟也退出街头了,在一家鞋店里当店员,偶遇了来找工作的Duke。我日尼玛,Omar就这样死在一个傻逼小孩手里了?整个剧里最令人讨厌的那个黑人街头小孩,走路都费劲就开始在街头贩毒的小屁孩?这个记者真是习惯性胡编乱造,虽然别人是个PTSD的老马润,但他对于伤痕的记忆是准确的,是不容修改的。并且我也记得他们喝的是牛奶配甜甜圈,而不是咖啡。太牛了,FBI的犯人形象速写,完完全全指向了McNulty本人,他表情都僵了。我笑死。McNulty已经让人拿捏了,别人甚至用办案的名义去打羽毛球,还要求用公车、酒店报销,不然就把McNulty的事情捅出去。McNulty和那些贪污的上层有什么区别吗?让Kima查到McNulty头上才好。但他似乎主动找Kima坦白了。Map34,GridE3,最后让Sydnor找到了钟表图暗号的规律。小指头这一季都快走到结束了,现在他的主题是竞选州长了,初心?早就不提了。56:45 行吧,尸体又在呼吸了。包括法医在内的人,都在参与这场造假狂欢,因为大家都受体质所困,而现在,只需要献祭McNulty一人,每个人都能做一些事实。S05E09所谓收垃圾的好活儿,也是偷垃圾,偷铝材和钢铁,this is Baltimore。有点想念Prez了,他这一季没有戏了。Micheal也要完蛋了。吗喽才进去,还能控制外面。哎,扎心了,这个情节。Namond在巴尔的摩的学校辩论赛上流利地演讲,台下坐着以他为傲的Bunny警长,这场比赛市长也来观摩了。而签一个镜头还是Micheal要在街头继续杀人,实际上那是一个针对他的陷阱。Davis在这里说了他是如何坑骗Bell搞建筑的那一大笔钱的(25万美金)。Bubs在互助会上说自己戒毒一周年了,那看来之前说的15个月也是掺了水的,但我愿意相信他现在确实是戒毒一周年了。哎,他终于讲出了自己害死Sherrod的这件往事了,跨过这一步,祝他此生幸福。Kima要举报Jimmy了。Micheal真聪明啊,他看出了这是陷阱,提前踩点,自己又藏了一把枪,终结了Snoop罪恶的一生。Herc双向间谍啊。竟然在这里看到了第一季那几个废物干员之一的Augie,他最后没有制造假工伤,还是来到了证物科工作,Cedric来这里查证物,祝福了他。Micheal和Duke这一别,不知道何日再相见了。两个人都没有很好的结局。S05E10我已经开始笑了,最后这个体系怕不是为了维持稳定,要保住McNulty,如果是这样的结局的话,我他妈这一季绝逼给满分。McNulty,让我猜一下你的结局,回水警去开船吧。给Rawls开的条件太好了,不得不闭嘴啊。直接让他当州局长,如果小指头当州长的话。诶嘿,果然还是要给Prez一个交代。竟然是络腮胡了!Herc估计要暴露了(没有,他还成了Levy的座上宾)。这个记者Scott也真是说谎成性啊,这个角色是为了做成一个McNulty的镜像吗?果然这个事情像我想象的,往最坏的方向发展了,就是模仿犯。但最后这个模仿犯,会不会成为整个政治系统的救星?我又闻到十分的味道了。最后公正审判也不会到来,而是司法交易。Jimmy这段对Scott的输出,更像是自白。一切利益划定,Daniels上任警察局长、代理局长Rawls等待下一步任命,那个模仿犯精神病最终终结了荒唐的流浪汉谋杀案。最终季的最后一集,有90分钟呀。最后Landsman的发言,就像是编剧对McNulty的评价一样,「如果我在巴尔的摩的某个角落里被杀,我希望是你来调查我的案件」,他总能还原真相,无论通过什么手段。警员常去的酒吧名字叫KAVANAGH's(似乎是个爱尔兰姓氏)Slim最终杀了Joe的大侄子Cheese给Joe报了仇(同时也防止新的暴君上台)。Bubs上了太阳报的头版头条,THE ROAD HOME。他是这个剧里悲始善终的为数不多的角色。演满五季,最受欢迎!Alma就是编辑部里的Jimmy,而Gus就是编辑部里的Daniels。刚正不阿的Daniels还是选择了辞职,Ellis也在整部剧里得到了救赎,他升了lieutenant!!Jimmy还知道回来看看被他当做棋子的街友。(还让他给找到了)Sydnor成长成了新的McNulty,开始越级汇报给Phelan法官了。卧槽,直接喊出了牛逼,Omar也有了衣钵接班人,竟然是Micheal!单眼眨眼睛也学人家Omar!吗喽果然还是嗜血啊。写假新闻的Scott拿了普利策,小指头也选上了马里兰州州长,写Bubs报道的当上了主编,Valchek如愿当上了局长,Duke成为了彻底的毒虫,Ronnie当上了法官而她的男朋友Daniels则成了律师,Chris在狱中遇到了老朋友WeeBey,Rawls如愿以偿当上了州警察局长,Bubs终于被允许走出地下室和姐姐外甥女一起吃饭,枪杀Omar的最小黑人Kenard也终于被拿下。Larry,let's go home.全剧终。
来自网友【地瓜】的评论目录前言:生不逢时一、《火线》的特点与目标观众文学性、理论性、现实性、弱影像性二、《火线》主要情节与创作背景第1-5季、2名主创三、《火线》的文学性微观细节、宏观布局、核心主旨四、《火线》的理论性例:毒品合法化的社会学经济学分析五、《火线》的现实性贴近生活、直面黑暗六、《火线》的弱影像性配乐基本没有、剪辑很不讲究、摄影特别老实结语:“我们回家”参考前言:生不逢时2019年,英国《卫报》评选21世纪100部最佳电视剧,第1名《黑道家族》,第2名《火线》,第3名《广告狂人》 。该榜单还有这些作品:《绝命毒师》第5,《权力的游戏》第7,《囧司徒每日秀》第24,《傲骨贤妻》第39,《南方公园》第42,《风骚律师》第48,《唐顿庄园》第50,《兄弟连》第68,《迷失》第71,《24小时》第90。【1】暂且不用为这个榜单是否公正合理而争论,再权威的媒体所提供的也只是一家之言。但此榜单中有一部作品的入选十分“扎眼”,这就是美国HBO电视网出品、2002-2008年播出的美剧《火线》(The Wire)。它的“扎眼”在于,该榜单前10名中,6部美剧,它是唯一没拿过美国金球奖或艾美奖的。事实上就连榜单第90名《24小时》都拿过1次金球奖和1次艾美奖,可以想见《火线》有多不受“荣誉”待见。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它播出时档期不好,收视率比较差,知名度不太高,还太严肃太悲观,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没流量”的debuff叠满了,那自然不能得到奖项们的青睐——对金球奖、艾美奖、奥斯卡奖来说,这个道理是相通的。而《火线》在岌岌无名十余年后,突然杀入一个权威媒体百强榜单第二,又是为什么?大概是现实真的严肃悲观起来了,人们才开始认真对待它。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接受采访时就说,《火线》是他最喜欢的电视剧。【2】2015年他接见了主创之一的大卫·西蒙(David Simon),表示:“《火线》不仅是几十年来最伟大的电视剧,也是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3】诺贝尔文学奖2010年得主,秘鲁、西班牙双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说:“《火线》重构生活的方式如同最优秀的小说,我从没见过这样的电视剧。”【4】《时代周刊》(Times)说:“相比艾美奖,《火线》更应该拿诺贝尔文学奖。”【5】不过也有人指出,诺贝尔文学奖也有眼瞎的时候,比如没颁给托尔斯泰。所以有时候,权威大奖对一个人、一个作品爱搭不理,最后还真不一定尴尬的是谁。最近,我也看了《火线》。这个剧很可怕,会逼着你午饭看、晚饭看、地铁看、睡前看。于是花了一个半月,断断续续看完了这部5季60集(每集1小时)的剧集。不得不说,本剧所获得的任何赞誉,都是名副其实。这部剧看的时候让人上头,看完的后劲儿也很足。我看完整部剧后,很长时间都看不进去其他剧,所以决定,即便可能这部剧现在已经没了流量(当初播的时候也没什么流量),也再把它好好写一写。一、《火线》的特点与目标观众总结了一下,《火线》大概有这么四个特点,分别对应可能会喜欢《火线》的几类人。一是文学性,对应文学爱好者,包括作者、读者。《火线》是一部高度文学性的剧集,对环境刻画、人物塑造、情节铺陈等文学技巧的运用炉火纯青,故事整体上兼具古希腊式的命运叹息、莎士比亚式的人本精神和狄更斯式的批判现实,富有哲学思辨和诗意之美。二是理论性,对应社会学、经济学研究者。《火线》以美国东海岸城市巴尔的摩为样本,以其深刻的洞察力、丰富的表现力、精准的幽默感,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诸多社会顽疾的成因、发展、危害、可能的对策,以及最重要的——为什么这些对策总是遭致系统性的失败。三是现实性,对应想了解美国现实的人。《火线》也被中国观众形容为美国的“浮世绘”、“红楼梦”和“清明上河图”,因为它全面地展现了巴尔的摩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与互动,包括毒贩、流浪汉等社会底层不安定因素,码头工人等曾经的社会中坚力量,教师、记者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警察、法官、检察官等公务人员,还有政客这个居于社会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整座城市的利益、信仰、喜怒哀乐,都浓缩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60个小时中。四是弱影像性,对应影视从业者。这一条列在最后,是因为《火线》作为一部剧集,影像性很弱,几乎不使用配乐、剪辑、摄影等影像技巧,这照理来说是个缺点。但其实《火线》正是为了文学性、理论性、现实性,才不去使用太刻意的技巧,看久了倒觉得这才叫大巧不工。这当然不意味着,影像性就应该被弱化;这只是意味着:影视作品不是空中楼阁、不是闭门造车,它终究是关于实实在在的人和世界的。镜头很朴素,但你不会觉得不好看那么接下来,我们先介绍一下《火线》主要情节和创作背景,再就以上四点展开说说。二、《火线》主要情节与创作背景《火线》的英文“The Wire”,本意是警察在追查犯罪过程中大量使用的窃听技术,同时也有诸多其他隐喻,我们后面会说到。全剧共5季,主线是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警察与贩毒团伙间的交锋,支线则囊括了巴尔的摩社会的方方面面。第1季,关注毒品问题、官僚主义与政治腐败。警察与贩毒团伙展开直接交锋,双方斗智斗勇。一线警员虽然经验丰富、技术先进,却因内部官僚主义掣肘而举步维艰。特别是当警察触及贩毒团伙背后的政治保护伞时,整个调查更是遭遇不可逆转的挫败。第2季,关注毒品问题、人口贩卖、港口走私与产业空心化。制造业严重衰退,导致港口工人生计艰难,工会领袖玩起了不属于他的游戏:一面与黑道联系,走私毒品原料和人口;一面与白道联系,用赚来的黑钱游说政客投资港口。他在贩毒团伙、政客、警察间游走,最终被黑白两道碾为齑粉,也为他的工会与家庭招致毁灭。这一季神的地方在于,它把今日美国发生的故事,在二十年前就已写好。第3季,关注毒品问题与政治选举。主线重回警匪毒战,黑白两道权力动荡。原贩毒团伙领袖为经营战略陷入内耗,给了竞争对手和警察可乘之机。一个即将退休的警官暗中开启“毒品合法化”社会实验,显著降低了犯罪率,但其行为曝光后引发本市政局动荡。像前一季对产业空心化的讨论一样,本季对毒品合法化的讨论又是对今日美国的一个大预言。第4季,关注毒品问题、教育改革与政治选举。新的贩毒团伙不断发展壮大,新的贩毒头目冷酷无情。四个黑人男孩升入八年级,开始探索全新的道路。新当选的市长希望有一番大作为:能否根治警队内部顽疾,加大打击犯罪力度?能否从娃娃的教育抓起,斩断犯罪的人力供给?一切解决方案都指向一个必要条件:钱。由于前任市长不做人,市里财政已积重难返。新市长还可以向州里要钱,但就会很不利于其未来竞选州长。那么这位政治新星将要如何抉择……第5季,关注毒品问题、财政问题与新闻行业阴暗面。新市长将资金优先投入教育,导致警察缺人、缺饷、缺工具、缺资源,打击犯罪几乎陷入完全停滞。一名离经叛道的警员伪造证据虚构了一名连环杀手,部分记者不问真假、甚至参与造假,全力推波助澜,引发舆论恐慌,于是警察终于获得了应有的资源,并将其挪用到其他待侦破的案件上。但毒树必得毒果,等待他们的是一个令人无限唏嘘的结局。《火线》的作者无疑非常了解巴尔的摩。本剧头号功臣大卫·西蒙,在成为电视编剧和制作人之前,在《巴尔的摩太阳报》工作了12年(这份报纸也频繁出现在剧中),对这座城市的每个阴暗角落都了如指掌。他著有关于巴尔的摩的纪实文学《凶年》,这是《火线》的重要改编来源。除《火线》外,他还是《杀戮一代》《反美阴谋》《堕落街传奇》等现实主义美剧的主创。大卫·西蒙在本剧中的的主创搭档爱德华·伯恩斯(Edward Burns),是前警局凶杀科探员,参与侦破了许多大案要案,包括使用窃听技术将贩毒头目送进监狱(头目出狱后到教堂当了执事,在剧中也扮演了一个执事【6】)。二人合著有《街角》,同样是关于巴尔的摩的纪实文学。左:大卫·西蒙,右:爱德华·伯恩斯他们的特点在于,虽然总是讨论大量的政治话题,但是从来不站队、不扣帽、不用屁股决定脑袋,这在当下环境中显得尤为宝贵。正是有了他们二人,《火线》才拥有了灵魂。三、《火线》的文学性正如美国人喜欢把比较严肃、成人向的漫画(comics)叫作图像小说(graphic novel),《火线》或许也不该叫剧集(TV show),而应该叫“电视小说”(television novel)。这不仅仅是主创大卫·西蒙的看法【7】,也是诸多影评人(包括前文诺奖得主)的看法,他们不止一次称本剧为“小说化的”(novelistic)。【8】优秀小说有强烈的示范意义。《百年孤独》一个从未来回首过去的开头,就教会了无数作家写小说【9】;《火线》也有类似的名场面,对观众贴脸输出:“看到了吗,这才叫文学。”例如S1E4中,有一个著名的警察调查段落。两名警探McNulty和Bunk在一个空荡荡的公寓房间里,在公寓管家的注视下,试图还原这里发生的一宗谋杀案的经过。在这个长达5分钟的段落里,两名警探说了38次“fuck”或是其变体(如fuckin' fuck,what the fuck),没有任何其他台词。就像汉语里的“wo cao”一样,由于语气或情景的不同,这些“fuck”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或是因工作而无聊,或是对凶案感到震惊、悲痛,或是有所发现之后兴高采烈。而公寓管家则代表了观众的视角,安静且一脸疑惑地观察警察。这段情节设计,既体现了两名人物的经验丰富、配合默契,又为剧集披上了一层粗粝的现实主义气质;不仅展现了作者的离经叛道,还对观众的经验与智商提出了挑战:“你明白我们在说什么吗?”而能说出“fuck,我懂了”的观众,马上就会爱上这部剧。这只是一处微观上的细节,而《火线》在宏观的谋篇布局上,技法更是出神入化。前面说过,《火线》的名字本意是指窃听技术,还可以寓意每个人物独特的情节线,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对《火线》来说,群像塑造、多线叙事这种“高端”技巧,完全是手到擒来。剧集《权力的游戏》中大约有10余个POV人物,相应的也就有10余条彼此互动不那么频繁的情节线;而《火线》中虽然没有“POV”的概念,但是有完整角色弧的人物多达数十个,且他们生活在一个城市里,彼此频繁密集交叉,构成了一个“情节网”。观众要深入了解这个网是有难度的,很多观众在前两集就被劝退了,觉得情节温吞、人物繁杂,还听不懂。这不怪他们,前两集就有大概20个有名有姓的角色,剧集不会对他们做什么介绍,他们就是突然出现的,大部分还是黑人,很容易让非黑人观众脸盲,还操着满口黑人俚语(“You feel me?”)。但这是一个必要的“学习”的过程(一部电视剧居然要观众动脑子学习!太可恶了,太狂妄了),没有人能豁免。看得进去是你的造化,看不进去也没办法。一旦深入进去,网的魅力就会显现。在网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式的蝴蝶效应十分常见。人物们如同蝼蚁一般,像走钢丝一样(又是“wire”),在网中左冲右突,力求做出改变,但往往什么都改变不了;他们想获得的东西,往往都得不到,甚至取得完全相反的效果。这在观众的上帝视角看来,无疑是一出出古希腊式的命运悲剧。作者虽然扮演上帝,但并不冷血。他们对自己创造出来的悲剧人物,抱以强烈的同情;他们对吃人的体制,进行猛烈的批判。而这就是为什么《火线》被称为电视剧中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刺眼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我们回过头来再来说《火线》的名字。“The Wire”到底是什么?它可以是窃听器、走钢丝、情节线、人际关系,但主创大卫·西蒙表示,“The Wire”主要指的是“位于两个美国之间的、几乎只存在于想象中、但不容侵犯的界线”。【10】这条界线,就是《火线》的一切。这条界线,就是《火线》不受“荣誉”待见的原因。它讽刺了整个社会,这个社会只能无视它。四、《火线》的理论性《火线》对巴尔的摩的社会运行规则进行了系统观察,对产业空心化、毒品合法化、政务党争化等经济社会问题进行了细致刻画。S3中的毒品合法化实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故事就像一个小小的经济社会模型,向观众展现了政策的诞生与影响。故事中,即将退休的警官Colvin,厌倦了自己的警员无休无止地追捕街头毒贩,厌倦了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厌倦了形式主义和统计造假。他私自划定了一小块街区作为“自由区”,毒贩被允许在这里做生意,警察在此维持“市场秩序”。如此一来,他消除了地盘争夺战,大部分动荡的街区恢复了安宁,大部分警员可以开展正常警务工作。这个场景就是毒品合法化支持者一直以来所鼓吹的所谓合法化带来的好处,什么“宜疏不宜堵”啦、“管制胜过禁止”啦、“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啦,不一而足。那么作者是支持毒品合法化吗?当然不是。剧中展现了这项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一是“自由区”中也是有居民的,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谁来保证?他们就应该被牺牲吗?社会公平正义何在?二是毒品产业生态发生了改变,大量负责望风、跑腿的小弟居然“失业”了,又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警察Carver不得不强迫在“自由区”中做生意的毒贩“纳税”,他收了“税”,向这些失业的小弟们发放“低保”。Carver被同事Herc吐槽:“你tm入党啦?”三是实力雄厚的大毒枭并不听从警察的安排,他们只是通过更隐秘的方式运作。这种想法也很好理解:“合法”的毒品收入还得纳税缴费,吃惯了大鱼大肉怎么会愿意吃糠咽菜?四是归根到底,这样做是反人道的。吸毒的人终究会死,而且在“自由区”他们吸得更嗨、死得更快。这是对人类文明底线的根本挑战。所以不出所料,此事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即将退休的Colvin被上司甩出来吸引火力,晚节不保,不光彩地离开了警队,退休金也没拿到。那么作者是在批判Colvin吗?其实也不是。作者明显是将他作为某种“路走偏了”的正面角色打造,所谓“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当没有一个政客高官愿意为毒品问题采取行动时,只有Colvin愿意舍身做出一点改变,尽管他无力回天。从某种程度上说,毒品合法化是符合西方福利经济学认知的。这一理论在边沁功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认为政策应以社会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Colvin确实达到了这一目标,但社会公众无法接受与之相伴的代价。那么,是社会公众太愚蠢,不能领会经济学的奥妙?当然不是。除却本能的道德约束外,大家也担心,自己会成为社会总福利最大化过程中的“代价”。这就像是著名的电车难题:一辆失控列车驶来,本来要撞死5个人,你可以扳道岔让它只撞死1个人,那怎么办?时至今日美国很多州已经完成了大麻合法化,这就是捏着鼻子告诉大家:其实……只死1个人,也挺好。那能不能当初就别让列车失控?五、《火线》的现实性《火线》的现实性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主要说两点。一方面,它可以说比任何影视作品(除了纪录片)都更无限贴近普通人的工作生活实际。比如警察与毒贩比拼窃听与反窃听技术,斗智斗勇十分过瘾。比如警察与毒贩各有各的职场,毒贩的职场其实挺简单,反倒是警察职场中的争权、甩锅、推诿、告密已成艺术,特别令人叹为观止。办公室里这点事,中国观众应该也很有共鸣。另一方面,它的刀刃直指现实黑暗。巴尔的摩市的公务员系统充斥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尸位素餐、急功近利、贪污腐败。州与国家层面也不能提供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州长不希望市长干得太好威胁自己的位置;而国家忙着反恐,联邦调查局只想抓恐怖分子不想抓毒贩,甚至为了让毒贩提供恐怖分子情报而包庇纵容他们。警察神吐槽:“我们没有足够的热情来同时加入两场战争吗?”(2002年,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表示:“美国有能力同时打赢两场地区战争”【11】)学校拿拨款要看分数,所以玩儿了命大搞应试教育。报社记者拿奖要看爆款,所以不惜弄虚作假也要制造爆款……《火线》不是爽文爽剧,反而通篇刺耳都是大实话。看这个剧你爽不了,只能给自己找不自在。《火线》里的警察没法像《联邦调查局》或《人民的名义》里的警察(检察官)那样,一路披荆斩棘,除暴安良。他们想让大毒枭接受法律制裁,但没有一个毒枭得到了应有的制裁。《火线》里的罪犯没法像《绝命毒师》或《狂飙》里的罪犯那样,一路低位逆袭,称霸江湖——哪怕最后跌落神坛,也曾经爽过。毒枭Avon信奉“街头王道”,想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哥,但全程被警察压着打、被同行抢生意、被劫匪枪击、被朋友背叛,最后进了监狱。毒枭Bell想洗白上岸,读《国富论》、到社区大学学习经济学、开展毒品市场营销、组建“毒贩议会”,但接触正当生意后被政客耍得团团转,最后死在自己开发的楼盘里。毒枭Marlo信奉“街头霸道”,想成为受人畏惧的老大,结果洗白上岸了。最后他走在街头,没有一个混混害怕他,甚至没人认得他。还有新市长Tommy,从最初的锐意改革,到疲于为前任背锅、协调人际利益关系,再到最后只求自保和晋升,完全沦为他之前所鄙视的政客模样。看完《火线》,你会觉得,做警察好难,做罪犯好难,做市长都tm好难,人人都难、事事都难。《火线》不是关于“爽”的,是关于失败的。它展现了人物、体制与社会,怎样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但是越失败,你反而越想看下去,因为这失败是真实的。没有人喜欢看失败的故事,除非这个故事他们经历过。《火线》戏内的现实性甚至延伸到了戏外。该剧当时既有专业演员,也有素人演员。专业演员很多后来都出名了,如伊德瑞斯·艾尔巴(Idris Elba),代表作《路德》《雷神》《疯狂动物城》《环太平洋》等。迈克尔·B·乔丹(Michael B. Jordan,那时还只有十几岁,很嫩),代表作《奎迪》《黑豹》等。艾丹·吉伦(Aidan Gillen),“小指头”,代表作《权力的游戏》《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等。上图当背景板的是兰斯·莱迪克(Lance Reddick),2023年刚去世,代表作《危机边缘》《监狱风云》《迷失》《疾速追杀》等。素人演员的命运就比较多舛了。奥巴马最喜欢的角色、喜欢用双管猎枪抢毒贩的Omar,其演员迈克尔·K·威廉姆斯(Michael Kenneth Williams)年轻时染上毒瘾,多次犯罪进局子。出演本剧虽然改变了他的人生,但他在表演时无可避免地长期接触毒品场景,导致毒瘾复发。2021年,他因吸毒过量去世。【12】另一名让人印象深刻的娃娃脸女杀手Felicia Pearson——这也是演员本人的名字——出生时只有3磅(不到3斤)体重且自带毒瘾,贩过毒,犯过二级谋杀,出狱后好好学习,由演员迈克尔带进剧组。剧集完结后,2011年,她因藏毒被逮捕并起诉,获刑7年,监外执行。她现在仍旧是一名演员。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现实。六、《火线》的弱影像性《火线》的配乐基本没有,除非是现实性配乐(在剧中有音源)。它不需要这些东西来烘托氛围,情节本身足矣。《火线》的剪辑很不讲究,会把两个高反差画面硬剪到一起,一点儿过渡没有。比如前一秒是夜间,毒贩教训偷钱的手下混混的近景;下一秒就是白天,整个城市的全景。乍一想这么剪辑毫无逻辑;但仔细一想:夜间的街头发生再多罪恶,第二天整座城市也会若无其事。所以这种剪辑并非毫无逻辑,它遵循的是一种魔幻现实主义逻辑。《火线》的摄影特别老实,尽管很多纪实性影视都会采用手持摄影风格,以凸显纪实感,但《火线》却偏爱单机位、长镜头、自然光,其中集大成者就是用固定镜头一动不动地拍人物对话。由于对话过于精彩,你根本不会觉得镜头一动不动很无聊。当然,有的时候,即使没有对话,这些一动不动的镜头本身也足够精彩。案发现场仿佛一个舞台,警察们一直追捕的关键毒贩被杀(谢幕),阳光如聚光灯打在尸体上,警察们如同哑剧中的角色,沮丧地面对现实。破旧巷子拍出了赛博朋克风,炫目的霓虹灯下,毒贩之间传授着犯罪的奥妙。大结局时出现的巴尔的摩影像蒙太奇,这座城市的美尽收其中。所以,《火线》看似不在乎影像技巧,但其实是它太懂这种时候需要什么样的影像技巧了。多一分斧凿的痕迹,都是对巴尔的摩这座城市的玷污。结语:“我们回家”第5季的最后一幕——也是全剧的最后一幕中,本剧第一幕就出现的主角McNulty,在历尽艰辛后,在城市的边缘长久地驻足眺望。随着一段关于巴尔的摩和全剧各主要角色的蒙太奇切入,他仿佛看尽了一切。很多场景,似曾相识,与本剧的开幕遥相呼应。一切仿佛构成了一个轮回,什么都没有改变。有的人继续狂欢,有的人罪有应得,有的人远离纷争,有的人改变命运。原来人的命运不仅要靠自己奋斗,还取决于历史的进程。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终究没有那么不同。但不管高低贵贱、黑白正邪,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同一个母体中。这一刻,你知道了。真正的主角,不是某个人,而是这座城市,巴尔的摩。作者只是通过一个个人,提供了一扇扇窗,供你观察。窗外,是作者对这个城市喋喋不休的痛恨与热爱。作者也在这趟冰冷苦旅中,留下了一些微小的突破口。有的人通过顽强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这样的设计来看,似乎作者也在等待量变引发质变的那一天。希望会到来吗?恐怕作者也无法给出答案。吸毒者Bubbles浪子回头。McNulty的车里,一个来自巴尔的摩的患有精神病的流浪汉正等着被他载回家。这个流浪汉仿佛是巴尔的摩的化身,脆弱、失神、无助、彷徨,McNulty必须带他找到正确的路。回家的路。他只知道,不管沧海桑田,不管世事变迁,不管是好还是坏,这是他的家。参考【1】《黑道家族》登顶!新千年最好看的100部电视剧榜单出炉,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5106297295285518&wfr=spider&for=pc【2】"Barack Obama on his favorite TV show".ChicagoTribune.January14,2008.【3】奥巴马和编剧David Simon谈美剧《火线》,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44y1u7K3/?vd_source=f67915aa73dd31dd6e26d81d16eccbd5【4】看,这才是史上第一神剧!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Y2OTI2Mw==&mid=400291551&idx=1&sn=be5567b5377ecb3a69a6ba59cfa6482b&chksm=34ab617f03dce869071896183e542b37aacd116ccef7d3991e30d577fd2889986a049721559a&scene=27【5】单季9.7,HBO杀手锏,这才是真正的神剧,https://www.sohu.com/a/288898356_522864【6】《火线》十年,它就是一部美国现实主义文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5684191300962969&wfr=spider&for=pc【7】一部被盛赞应拿诺贝尔文学奖的电视剧是怎样炼成的|专访《火线》编剧大卫·西蒙,https://zhuanlan.zhihu.com/p/142114766【8】metacritic媒体评论,https://www.metacritic.com/tv/the-wire/critic-reviews/【9】你知道《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场白,影响了多少中国作家吗?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07/09/33592054_565701409.shtml【10】齐泽克评《火线》,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316169/【11】美:有能力同时打赢两场战争,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2/12/id/28513.shtml【12】奥巴马最爱的美剧角色 死于让他成名的那部戏,https://new.qq.com/rain/a/20210908A069N300